关于加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监管工作的通知
来源: 价采科 时间: 2022-08-29 17:57:3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周医保办〔202243号

县(区)医疗保障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就业促进和医疗保障局,经济开发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医疗机构各有关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

为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配送和使用行为,确保集中带量采购取得实效,根据《关于印发河南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医保〔201913号)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医保配套措施的通知(豫医保办〔2019〕53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医保办〔202040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四个确保”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做好约定采购量报送工作

约定采购量的大小决定企业的报价、供应,同时关系到预付金和结余留用资金,准确报量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以量换价,医疗机构在报量过程中应准确测算报量数据,严格落实书记院长双签字和“零报告”制度。各级医保部门应做好报量审核工作,按照省局下发的报量规则,增降幅超过20%的或者出现红字提醒的,要求医疗机构务必写明原因,原因合理的,才能审核通过。

二、落实预付金和结余留用政策

按照《河南省医疗保障局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建立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医保基金预付制度的通知》(豫医保办〔2019〕60号)关于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医保预付金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在签订药品耗材三方协议3个工作日内,向医保主管部门申请预付金,医保部门在收到定点医疗机构申请15个工作日内做好预付金拨付工作。按照《关于印发河南省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实施方案(试行)》(豫医保〔2021〕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工作的通知》(豫医保办〔2022〕28号)要求,及时做好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结余留用考核和资金兑现工作。中选产品采购周期内,统筹地区医保部门从定点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内,分年度按照结余留用有关要求做好结余留用资金预算。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超支,按规定需扣减统筹资金支付额度的,扣减资金可从结余留用资金中抵扣,同时做好账目核算工作。

三、强化信息监管,建立考核监测机制

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运行监测和专项检查。根据省医药采购平台、集中带量采购监管平台采购数据,对全市医疗机构约定量采购进度、只采购非中选药品、采购非中选药品数量高于中选药品数量、回款时间、采购药品价格高于平均价等,按月进行公开通报,按季度进行排名,按年度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并将集采运行监测信息和专项检查情况与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联动,对落实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不到位的医疗机构,各级医保部门加大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频次和力度,同时将监测和专项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对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拒不改正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加强医疗机构院内考核

医疗机构应将执行集中带量采购情况纳入院内考核系统,进一步鼓励医务人员使用集采中选产品,医疗机构应在医生处方信息系统中设定优先推荐选用集中带量采购品种的程序,将集采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医务人员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挂钩,将结余留用资金奖励给医务人员,对违反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医保医师,根据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河南省医疗保障协议医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医保中心〔2022〕31号)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完善医保协议,确保优先使用

按照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要求和四个确保原则,将集中带量采购相关要求融入医保服务协议,明确责任义务,进一步规范医药机构在参与集采过程中报量、合同签订、采购、使用、销售、回款等行为,确保集采政策的落地执行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定点医疗机构作出约谈、暂停医保服务(≤2)个月、暂停拨付医保费用等处理:

1.无正当理由未完成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但乙方采购高于中选产品价格的非中选药品和监测范围内完全可替代品种、可替代非医保品种的;

2.3个月以内(含3个月),未按规定及时结算集采产品采购款的;

3.未遵守国家、省关于药品或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管理规定的;

4.医生处方信息系统未设定优先使用集采产品程序,未将集采产品采购使用纳入院内绩效考核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医疗保障部门可以对定点医疗机构作出约谈、暂缓或不予费用拨付、已经支付的予以追回、有权暂停服务协议(2-4)个月。同时,有权扣除定点医疗机构质量保证金,或者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违约金、核减总控指标额度等处理:

1.未完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约定采购量,不报量不采购或报量但不采购中选产品的;

2.中选药品处方量明显下降,或者同一通用名非中选药品采购量大于中选药品采购量的;

3.超过3个月,未按规定及时结算药品采购款的;

4.未按规定时间返还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款预付金、本金及利息的;

5.在有同类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供应的情况下,使用监测范围内完全可替代品种和我省集中带量采购流标品种,未在病历资料中说明合理理由的;

6.未严格履行集采产品管理规定,导致集采产品流入非法渠道的;

(三)对纳入医保医师数据库的医保医师,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违反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相关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暂停或取消其医保医师资格。

六、加强经办审核

按照《关于国家和我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可替代药品参考监测范围有关事宜的通知》(豫医保办〔2021)64号)要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病历审核,对于使用非医保品种、我省流标品种、监测范围内完全可替代品种的,应重点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七、保障产品供应,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10个工作日内,须持有企业资质、配送合同、相关医疗机构约定采购量、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到配送区域内的同级医保部门备案,中选企业因其他原因无法备案的可授权配送企业备案;中选药品出现短缺等特殊情况不能配送的,相关企业要提前向市县医保局及医疗机构出示相关说明材料。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日常供应过程中监测到的医疗机构回款不及时、采购进度过低等相关问题可及时向主管医保部门反馈,由主管医保部门协调督促医疗机构及时采购、回款,对采购进度过低的医疗机构重点查看非中选产品及可替代产品采购情况。

医疗机构对配送企业配送过程中存在不配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及时联系配送企业配送,仍不配送的及时向医保部门反馈,书面写明中选品种、相关企业、采购记录、配送情况等信息,上报主管医保部门处理。

各县(市、区)医保局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医疗机构报送配送的问题或配送率较低的企业,及时通过电话提醒,约谈等方式督促配送企业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问题报送至市医保局,市医保局根据问题轻重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及时将相关问题报送省局,纳入省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系统中。

八、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增进民生福、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我市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落地执行,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应加强与卫健、药监、财政、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衔接,强化部门联动,确保集中带量采购落地见效。

 

 

                                                                                                                                                                                                 2022年8月25日


责任编辑:王业峰